今天,我們如何親近野菜

發(fā)布時間:2022年04月08日
來源:北京青年報
打?。?span id="printapp">
字體:

春天來了,踏青、賞春和嘗春成為生活的亮色,其中挖野菜成為一年一度的保留節(jié)目。因應這種需求,網上開始流傳一些“挖野菜指南”“野菜大圖鑒”,引導市民在小區(qū)、郊外或遠郊綠地里尋覓和挖野菜。這些文章本意是為了科普,但逐漸被“包裝”成了“小區(qū)挖野菜攻略”,甚至有的還成為封控小區(qū)挖野菜攻略。由此引發(fā)了不少爭議。
  挖野菜并不在于挖多少,而在于遵循一種傳統(tǒng)的生活方式,并在過程中親近自然、收獲樂趣。然而,這種傳統(tǒng)生活方式放在現代可能有不少突兀之處。首先,對于足不出戶的人來說,在網上認識各類野菜就已足夠,沒有必要到野外。其次,環(huán)境污染造成了大量野菜可能有毒,或者野菜中的有毒物質超標,因而挖出的野菜并不可食用。而且,越靠近城市和工業(yè)區(qū),污染越嚴重,野菜被污染的幾率越高。
  在公園里,管理人員會使用除草劑去除雜草,使用農藥殺滅蟲害。尤其是每年開春,雜草瘋長,要大量使用除草劑和殺蟲劑,野菜也會殘留更多的殺蟲劑和除草劑。即便是遠郊,大氣飄移和塵埃沉降使得工廠排放的廢水、汽車排放的廢氣等污染物也會沉降到土壤里,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,附近的植被,包括野菜也含有高含量的致癌物多環(huán)芳烴等。
  這些因素導致了如果挖野菜回家食用,面臨著較大的健康風險。同時,另一種危險性在于一些人并不知曉哪些野菜有毒,哪些無毒,有可能誤挖誤采野菜食用而中毒,如水芹菜和石龍芮、曲曲菜和曲菜娘子就是如此,前者可食用,后者有毒。
  然而,這并不意味著現代人應脫離自然和遠離自然,而是應該利用現有條件,甚至創(chuàng)造條件親近自然,認識野菜。這對人們的生活大有裨益。
  作為常識,一些常見的野菜就值得人們了解、欣賞和品嘗,如薺菜、蕎菜、馬齒莧、蒲公英、車前草、香椿、榆錢、蕨菜、野芹菜、地木耳、苦苣菜、面條菜、折耳根、曲曲菜、馬蘭頭、苜蓿頭等。認識它們既是認識生命的規(guī)律,也是認知農業(yè)生產過程,了解萬物生長的原理。
  在今天,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多地來自網絡和信息傳播,但是,“網”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一些知識和技能,必須在親近自然、融入自然中才能了解。只有實地挖野菜和辨別野菜,才會知道野菜在自然中是什么樣,才知道哪些有毒,哪些可以食用,哪些有藥用價值。這對青少年而言,是一個增長知識、格物致知的好機會。
  親近自然要從實際情況出發(fā)。一方面,著重于賞春和了解野菜,而非嘗春和吃野菜。因為有很多野菜在今天都可以種植,如薺菜、馬齒莧等,而且一些野菜還在被人類馴化。在種植這些野菜時,也嚴格按照《農田灌溉水質標準》 《無公害蔬菜種植標準》等實施,讓野菜食用起來更為安全。
  另一方面,在現有環(huán)境下,嘗春和品嘗野菜也未嘗不可,但是有幾個條件。一是要到更遠的郊外,甚至是深山密林,沒有工業(yè)污染的地方挖野菜;二是需要掌握基本的辨認有毒和無毒野菜的知識與技能。如果能滿足這些基本條件,嘗春才是可行的。
  對于更多的人來說,賞春到近郊或公園就已足夠,目的是認識和辨認野菜,親近植物,嗅聞植物和泥土的芬芳,但不必食用。如果有更多的興趣,也可帶一些回家做標本,作為一次生活體驗和基礎生物學訓練。據《北京青年報》

掃描二維碼
在您的設備上瀏覽本頁

網站簡介廣告服務標識說明聯(lián)系方式法律聲明建議投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