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莊稼醫(yī)生”廖少龍:奔走田間25年

發(fā)布時間:2021年06月23日
來源:天門網
打?。?span id="printapp">
字體:

  ●天門網全媒體記者吳述明
  6月7日上午9時許,市植物保護站黨支部書記、站長廖少龍帶著站里兩個年輕人直奔佛子山鎮(zhèn)雷畈村。
  到達目的地,廖少龍熟練地換上套鞋,戴上草帽,利索地鉆進一塊早稻田里。明晃晃刺眼的陽光下,田野里沒有一絲風,熱氣蒸騰。他躬著腰、低著頭,在一株株水稻里挑挑揀揀。
  “今年水稻二化螟危害偏重,前期我們已經通過發(fā)布病蟲情報指導農戶進行防治,今天來看看效果?!?/span>
  下田間地頭,為莊稼“把脈”,開防治“良方”。今年49歲的廖少龍干這事兒已有25年了。
  自1996年從湖北農學院畢業(yè)被分配到市植保站工作,25年,從風華正茂到兩鬢微霜,他的身影貫穿農作物生長周期,連接著農民和生產,帶去技術和豐收。
  “草比高粱長得好啊,這可怎么辦?”九真鎮(zhèn)的李大叔找到廖少龍,他種了十幾畝高粱,由于沒有經驗,田間雜草叢生。了解情況后,廖少龍主動上門,很快找準癥結,給出建議,最終,高粱豐收了。
  “我的棉花怎么不長呢?”麻洋鎮(zhèn)的李爹爹給廖少龍打電話?!拔荫R上過來看看?!绷紊冽堏s過去,仔細查看一番,得出結論:附近田里打除草劑的時候藥水飄到棉花苗上來了?!霸瓉硎沁@樣?!崩畹腥淮笪?。
  對作物病蟲害防治如數家珍的廖少龍,就像一部行走的“莊稼全書”?!靶赜谐芍瘛钡谋澈螅菙凳耆缫蝗盏姆e累。向書本學,他筆記記了一摞摞,至今仍保持著讀書看報的習慣;向實踐學,每到農忙時節(jié),不管烈日暴曬還是風吹雨淋,他堅持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調查。
  2019年5月,起源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(qū)的有害昆蟲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市,為害部分鄉(xiāng)鎮(zhèn)夏播玉米。
  “一個小小的草地貪夜蛾幼蟲能破壞一整株玉米幼苗”,面對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生物物種入侵,種植戶都束手無策。廖少龍積極行動,起早貪黑調研農作物的受災情況和蟲害的發(fā)生規(guī)律,指導農戶識別害蟲并及時開展科學防治,最終,“幺蛾子”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。
  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暴發(fā),廖少龍第一個報名參加小區(qū)疫情防控,緊張的防控工作之余,他的心里還牽掛著田里的情況?!靶←溦幱诎喂?jié)期,各種常發(fā)性病蟲開始蠢蠢欲動,要是防治不及時,影響了收成,那農民的日子豈不是雪上加霜!”
  當疫情初步得到控制,廖少龍不顧連日值守的勞累,主動申請?zhí)崆盎謴腿胁∠x害普查等業(yè)務工作。時間緊、任務重,他下鄉(xiāng)一待就是一天,沒有餐館營業(yè),餓了就喝一口自帶的白開水,啃一口冷硬饅頭。在他的建議下,各地及時組織利用無人機進行飛防服務,保障了小麥的健康生長。
  “這是真正對農業(yè)有感情的人?!碧崞鹆紊冽?,瑞豐水稻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魯文武不吝贊賞,“在田里做事,夏季茂盛的稻葉常常將人身上劃出細細密密的小豁口,我一個種田的都覺得難受,他每次毫不遲疑地往里沖?!?/span>
  據統(tǒng)計,廖少龍負責發(fā)布的病蟲情報共計400多期次,準確率在95%以上,每年挽回農作物經濟損失2.5-3億人民幣。
  除了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,他還不斷進行植保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工作,先后推廣了機動噴霧器、無人機、自走式噴霧器等新型植保器械的應用,并試驗出在全市成功推廣的水稻病蟲害規(guī)范性用藥技術。該技術可以讓種植水稻的農民每畝減少施藥1—2次,節(jié)約用藥成本30-40元。
  基層植保工作既辛苦又勞累、待遇還低,為什么能堅持這么久?廖少龍的回答樸實而動人:“我是黨員,能夠實實在在幫老百姓做點事,心里特有成就感?!?/span>

掃描二維碼
在您的設備上瀏覽本頁

網站簡介廣告服務標識說明聯系方式法律聲明建議投訴